網友羅浩(化名)用ChatGPT薅了2個月“羊毛”,在CSDN等諸多有“問答打賞”功能的平台上,他利用這個聊天機器人幫他回答問題,10天賺了120塊錢“賞金”。
當你還在“ChatGPT將搶了XX飯碗”的新聞里吃瓜時,有人已經開始拿它搞錢了,普通人在賣賬號、賺打賞,直接抓這個聊天機器人為自己“打工”;稍微懂點技術的人將這個機器人接入微信,搞起商業引流;懂得抓先機的公司就更不用說了,分別讓ChatGPT成為撰稿人工具、客服機器人以及虛擬人和真人對話的“嘴”。
ChatGPT的熱度從2022年年底升溫進2023年,憑藉“超能力”,OpenAI推出的這款聊天機器人大顯AI身手,成為歷史上最先突破1億月活大關的應用,用戶量增速“秒殺”TikTok、Twitter等全球化產品。
ChatGPT正在打破“人與機器”的微妙關係,驅動人工智能的航船奔赴未來,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公司,都在思考如何拿到這張寶貴的“船票”。
網銷ChatGPT賬號成交量上萬
ChatGPT展現出的“超能力”正在變成一些人的“鈔能力”。
你還記得嗎,ChatGPT剛發布時,經它寫出的小說框架、程序代碼、新聞發言人回答等等的截圖廣傳網絡,引得人人都想親自發問,體驗一把AI的大能,可惜,開發公司OpenAI的產品不對中國用戶開放,註冊賬號先成“攔路虎”。
2個月後,當你還在圍觀ChatGPT會不會搶程序員、記者、人工客服甚至公務員“飯碗”的新聞時,售賣ChatGPT賬號的淘寶商鋪賣號生意賺得盆滿缽滿。在淘寶搜索“ChatGPT”,可以看到數十家售賣賬號的商鋪,其中超過5家店鋪有數千人付款,最多的商鋪成交量在“1萬+”,足見國內用戶對該應用的需求。
許多淘寶商鋪做起了“賣號生意”
以銷售過萬的商鋪為例,它提供4種賬號類別,分別為短期30天使用的共享賬號,售價為1.68元;一人一號,使用期限為90天的賬號售價為7.58元;一人一號,可永久使用的賬號售價為13.58元;支持定製郵箱註冊的賬號售價為18.88元。取中間價位的賬號測算,售賣1萬多個賬號,可為賣家帶來7萬到13萬元的收入,而這僅僅是兩個月的銷售所得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ChatGPT剛火起來時,賬號價格普遍較貴,購買體驗賬號大概需要18元左右,如果定製郵箱生成賬號甚至需要99元。如果更早做起賣號生意,銷量一兩千,便可以輕鬆月入數萬。
當然,售賣賬號也是有成本的。賣家需要使用技術自動化大量註冊賬號。據知乎博主“屋頂瓦fly”披露,批量註冊賬號需要用到的資源包括“科學上網”環境、可接受國外手機驗證碼的SMS平台賬號、可用的郵箱等等。《元宇宙日爆》實測,整套流程下來,註冊一個定製郵箱賬號的成本5塊錢足矣,按此計算,淘寶賣家無論是最初賣99元,還是現在賣18.88元,利潤不少。但對於買家來說,需要警惕賬號購買後能否正常使用的風險。
答主用ChatGPT 10天賺120元“賞金”
擁有賬號的普通網友里,不乏有商業頭腦的,有人開始用ChatGPT為自己賺外快。
ChatGPT重度用戶羅浩告訴元宇宙日爆,近兩個月,他一直嘗試使用ChatGPT探索各種“薅羊毛”的路徑,還真有所收穫。
“技術社區CSDN上有一個問答板塊,很多人會在上面提問,有的會給紅包打賞,從幾元到上百元不等”,羅浩試驗過,ChatGPT具有寫代碼的能力,他想到“用ChatGPT回答問題來領打賞”。他透露,提問題的人很多都是在校生,提的問題也都是排序、算法等基礎問題,“對於ChatGPT來說,完全是小菜一碟。”
不光CSDN,羅浩發現,百度文庫上也有類似的獎勵機制,用戶提需求,回答者編輯答覆後上傳文檔資料,只要審核通過,也有紅包獎勵。
百度文庫中涉及的問題比較寬泛,有學前教育、基礎教育、實用模板、生活娛樂等各種板塊,“上面許多需求都比較初級,比如以XX為題寫一篇作文、形容XX的成語有哪些等等,上傳一個文檔被採納後,可以獲得1.3元左右的收入。寫作文、查成語,對於ChatGPT而言更是小case,”利用閑暇時間,羅浩利用ChatGPT答題,10天時間收入大概有120元,“雖然不多,但不怎麼費力,對於有時間的寶媽、學生等人群來說還是值得一做的。”
賣賬號也好,當答主也好,技術門檻都不高,而有技術的碼農直接將這個機器人“商業化”,把“註冊賬號”這步門檻去掉,往公眾號里接API,賣起了對話“額度”,最終回到引流生意經上。
《元宇宙日爆》發現,已經有不少公眾號“將用戶無需擁有ChatGPT賬號就能與ChatGPT對話”變成了功能體驗,只不過,對話次數受限,幾次免費對話後就要收錢了,比如999元可獲得一年內無限次對話額度,29元可獲得300次對話額度。點開公眾號不難發現,發布廣告、給其他平台引流、賣產品才是他們的主業,但“體驗ChatGPT”帶來的這波流量可帶來了真金白銀。
微軟最先“贏麻了”
低門檻且強大的ChatGPT都能讓普通人賺到錢了,更別說大公司,人工智能技術的升級正衍生出更高階的商業玩法。
ChatGPT爆火後,微軟最先“贏麻了”。作為Open AI背後的大股東,微軟曾於2019年向Open AI注資10億美元。彼時,Open AI還是一家非盈利的AI研究組織,但短短三年時間,它便投桃報李,終於讓比爾·蓋茨久違地命中了他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目標——未來的計算機能夠看、聽、學,能用自然語言與人類進行交流。
近期,微軟再次宣布將向Open AI投資,這次的金額高達“數十億美元”,如果談判達成,微軟將持有其49%的股權,而Open AI的估值也將達到290億美元。
ChatGPT也不負微軟之望,創造了各種歷史紀錄。比如,發布僅五天吸引超過100萬玩家——這是Facebook花10個月才達到的里程碑。2個月之後,瑞士跨國投行瑞銀集團(UBS)發布的研究報告,ChatGPT在今年1月份的月活躍用戶數估計已達1億,這是它用2個多月時間達到的高度,而TikTok和Twitter花了大約9個月的時間,Instagram耗時兩年半。
掌握了熱門技術的微軟在2月2日官宣,旗下所有產品將全線整合ChatGPT,“微軟的每個產品都將具備與ChatGPT相同的 AI 能力,徹底改頭換面。”現任CEO納德拉也揚眉吐氣了。
“強到令人髮指”,一名科技從業者如此形容“Azure+ChatGPT”後的組合。Azure是微軟旗下的雲計算平台,相比阿里雲、谷歌雲,Azure是目前全球唯一提供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的公共雲,具有大規模擴展和延伸的能力。因此,OpenAI、Meta、Hugging Face等世界領先的AI公司都選擇用Azure來推進自己的AI創新。
ChatGPT給Azure帶來能力進化
當ChatGPT能力接入Azure後,該雲平台將得到進化,開發者能更便捷地構建應用程序。由於ChatGPT具有多輪對話能力,還可以檢查代碼錯誤,開發者在Azure部署應用時,可以快速校檢哪裡出了Bug,並不斷發送指令,讓AI協助調整應用邏輯,達到高效開發。
微軟旗下的搜索引擎必應(Bing)融合ChatGPT後,將具有挑戰谷歌頭把交椅的潛力。有了ChatGPT加持,必應可以直接理解用戶的想法從而給出答案,屆時,人們很可能不必以點鏈接的方式來尋找最符合需求的結果了。
更令人期待的是ChatGPT與微軟旗下Office軟件的結合。一旦Word、PowerPoint、Outlook等軟件中加入ChatGPT的能力,高效撰寫PPT、文檔和表格將會容易許多。想象一下,當你想要寫一篇“如何利用ChatGPT賺錢”的文章時,只需要隨手在Word中打出這幾個字,文檔就生成了,這是多麼絲滑的體驗。
這些公司開始“+ChatGPT”
微軟“吃肉”,其他公司決定“喝頭湯”。
不久前,被稱為美版今日頭條的數字媒體公司 BuzzFeed宣布,將使用ChatGPT協助內容創作,消息一出,該公司股價暴漲近120%;企業元宇宙公司ENGAGE要把ChatGPT集成到虛擬員工Athena身上,為企業客戶提供完整的諮詢服務,包括信息搜索、問答、圖片生成等功能。
國內的公司同樣緊跟趨勢,虛擬數字人技術公司元鏡科技接入ChatGPT模型,並計劃在TikTok跨境電商直播、虛擬主播互動等場景實現應用;飛利信智能會議板塊藉助ChatGpt技術補償語音自動識別中的語義順暢;廣告傳媒公司三人行要利用包括ChatGPT、shopify等AIGC工具,為文案、平面、視頻等廣告創意作品提供海量創意思路參考。
小到自媒體、短視頻創作團隊,都可以利用ChatGPT幫助創作文章和視頻腳本。用ChatGPT自己的話來說,“ChatGPT 為人們提供了賺錢和簡化工作的新機會。無論是對於企業還是個人,可能性都是無限的,未來使用 ChatGPT 獲取金錢收益的趨勢可能會繼續。”
有科技從業者如此形容:ChatGPT鋪平了人跟AI的最後一公里,很多人第一次相信,改變世界的奇點隨時會到來,會有大量的人因此失業。人工智能專家李開復也曾在作品中預言,全世界的職業都面臨著一場危機,嚴重程度堪比工業革命時期農民所遭受的威脅,“未來15年內世界上一半的工作將因為人工智能而消失”。
這種說法在現在可能為時尚早,畢竟ChatGPT還需要程序員繼續開發,甚至還得利用人工標記數據。但ChatGPT在文本理解上大幅進步,成功幫一些“人工智障”撕掉了標籤,無論是文案撰寫、簡單的代碼編程、創作小說框架都不在話下,它還有“記憶”功能,連續的問答不僅體現出邏輯感,指出錯誤後還能“認錯”。
ChatGPT到底會搶誰的飯碗需要留給時間,但人工智能現象級應用的出現,將“人類與機器關係”的探討從書本、小說和電影里拉到了現實。它是“為我所用的工具”還是“我的替代者”,這個問題後續每個人都得開始思考了。
本文來自蜂巢財經,本文觀點不代表格時財經立場,轉載請聯繫原作者;如有侵權,請聯繫編輯刪除。
免責聲明: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,本站所提供的資訊信息不代表任何投資暗示。鑒於中國尚未出台數字資產相關政策及法規,請中國大陸用戶謹慎進行數字貨幣投資。